Wednesday, December 5, 2007

<踩云彩>绽放夺目光彩



--华夏普兰斯堡分校在"华夏艺术节"上压轴表演
仲宇

12月1日在第三届"华夏艺术节"上压轴表演的是华夏普兰斯堡分校的兰韵舞蹈团。他们表演的彝族舞蹈<踩云彩>令人耳目一新,在晚会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普兰斯堡华夏中文学校的华夏兰韵舞蹈团成立于2001年。舞蹈团由著名专业舞蹈老师、原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教师李冬丽指导,成员均为普兰斯堡附近的华裔专业人士和舞蹈爱好者。在李冬丽老师的精心编排和指导,舞蹈团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训练,排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彝族等中国民族舞蹈,活跃在美东地区各大舞台,为多个社区和社团进行了多次演出,好评如潮。其中由江南民谣配乐的舞蹈<茉莉花>、<紫竹调>更是该团的经典保留节目。在2005年的第二届"华夏艺术节"上,该团成功地上演了藏族舞蹈<天籁>和蒙古族舞蹈<牧羊女>,其中<天籁>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获得极大的成功。时隔两年,该团又倾力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彝族舞蹈<踩云彩>,在第三届"华夏艺术节"上压轴表演,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踩云彩>以前叫做<踩云>,这个舞蹈的创作灵感来自云南红河南岸彝族尼苏支系的民间舞蹈“踩荞片”,由当地人收割荞子和踩揉荞子时的一些动作演变而来。这种舞蹈本身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汇,其舞蹈特点是起伏连贯,重拍向上,脚下动作小巧灵活和,上身随舞步稍左稍右倾斜,前俯后仰;舞姿颤颤悠悠、轻盈飘逸,灵活多变。踩荞最终变成了“踩云”这一创意。踩云本身就是一种浪漫的生活意境,人云交融,时而人行云上,时而云托人飞。舞蹈音乐的形象感,动作节奏上采取的分解音乐处理,欢快、轻松的音乐风格也体现了置身云海、梯田和蘑菇房这片仙境中的彝家女子对家乡美景的热爱,这种爱是自然而浪漫的。以往彝族舞蹈的风格多为活泼欢快或肃穆神秘,编导变换另一种叙述手法挖掘出彝族舞蹈柔美、灵秀的特点。

<踩云彩>舞蹈描述了一群美丽的彝族姑娘迎著朝霞,迈著轻盈的舞步来到云海环绕的层层梯田间。伴着轻松欢快的旋律,姑娘们以优美动人的舞姿展示了她们在彩云之间踩割荞子,嘻笑欢闹,人云交融的美丽情景。当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姑娘们又披着一身的夕阳,悄悄地离去。编导以彝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踩荞”为元素,通过变化空间和脚下步伐,丰富了舞蹈的动作语汇。“踩荞”使双膝屈伸起伏,加上手部动作翻掌、盖掌等配合,显得步伐轻盈动作优美,仿佛置身于在白云之上,生活浪漫悠闲。《踩云彩》将彝族舞蹈内在的美传递给了观众。

兰韵舞蹈团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李冬丽老师对排练演出高标准、严要求,对舞姿、音乐、服装的要求一丝不苟。李冬丽有一个两岁的儿子, 每个周日下午中文学校开课时,李冬丽的先生负责看管孩子,以便李冬丽能带领舞蹈团成员们排练节目。成员们对指导教师李冬丽的一家深表由衷的感激。

艺术编导: 李冬丽
舞蹈成员: 蔡伊志, 陈伟琪, 程华善, 范志华, 富饶, 龚新蓓, 李雪梅, 李云, 林红, 缪惠云, 沈茹, 吴曼红, 许之瑾, 颜端丽, 郑君, 郑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