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4, 2007

李文斯顿中华文化日圆满落下帷幕

















仲宇

2月24日周六,李文斯顿高中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年一度的 “李文斯顿中华文化日”在此如期举行,盛大的新年晚会在杂技表演艺术家杨小弟先生高潮迭起的杂技绝活和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李文斯顿中华文化日,近年来已成为李文斯顿及周边地区的华裔在春节期间的一项新民俗。参与举办该活动的是李文斯顿五家华裔团体:李文斯顿中文学校、李文斯顿华人协会、华夏李文斯顿中文学校、李文斯顿立石教会、和李文斯顿高中。这次是他们第六次携手举办这一盛会庆祝中国新春佳节。活动分两大块:游园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向社区展示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艺术,每年都吸引近千名华人及其他族裔人士。整个活动从下午四点至晚上十点。从四点至七点是游园活动;从七点到十点,在李文斯顿高中礼堂迎猪年新春晚会。

游园活动是在几个体育馆及大厅内是民俗艺术展览,示范表演,儿童游戏,手工活动,耆老活动,灯迷。多种多样的游戏让家长和孩子们玩得流连忘返,不亦乐乎。特约魔术师Larry Greenberg前来助兴,在室内体育馆为广大家长和孩子们表演了多个富有喜剧色彩的魔术节目,并邀请数位孩子上台同时表演,受到席地而坐的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和阵阵欢呼。

中华文化民俗艺术展介绍了五家主办及协办单位,同时展览了中国书法及国画,中国剪纸及摺纸,中国风景及旅游名胜介绍,中国方言语系介绍,中国历史朝代及首都介绍,中国著名建筑及桥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各朝代服饰演变介绍,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较。这些介绍图文并茂,多数是由在李文斯顿高中华裔学生课余完成,令人流连忘返,由衷佩服这些海外长大的孩子对中国文化有如此深入的研究。

从七点到十点,在李文斯顿高中礼堂举办了迎金猪春节晚会。600个座位的礼堂座无虚席。李文斯顿中文学校学生用祥狮献瑞狮子舞为晚会鸣锣开场。本年度“李文斯顿中华文化日”主席、李文斯顿中文学校的何林美筠上台致欢迎词。她首先介绍了“李文斯顿中华文化日”组委会的准备情况,并特别感谢组委会中公关分委会的张晴和Alvin Chu为编辑该活动纪念册所作的大量工作。接着,何林美筠向大家介绍了主委会的五家主办单位代表王劲松、严浩瑄、刘友军、竹露茜(Lucy Lee),并请他们走上舞台。李文斯顿市长Steve Santola和李文斯顿高中校长Pam McGroarty也分别上台讲话。

接着,盛大的文艺演出隆重登场。晚会由李文斯顿高中学生Daniel Chen, Stephanie Chen, Joshua Kastner 和Grace Tung 主持。共有近20个节目,赢得观众连连的掌声。

华夏中文学校李文斯顿分校为晚会送去了多个节目。舞蹈节目《喜洋洋》节奏明快,喜气洋洋,用传统的欢庆丰收的乐曲表达了人们迎接春节的喜悦心情。儿童女孩的拉丁舞蹈Macarena和少年女孩的百老汇舞蹈Broadway Dance充满韵律,表达了对青春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快乐的山寨小姑娘》描述了彝族女子的边寨生活风俗,几位小女孩身着彝族姑娘的裙装,举着美丽的雨伞欢快起舞,在河中梳洗长发,在村边守望,充满了诗情画意。唐之律、胡逸凡、达锦亮和黄俊强四位同学用快板和锣鼓表演了诙谐的《三句半》,道出华人家长们每周送孩子上中文学校的酸甜苦辣。张原老师指导的儿童武术在武侠配乐中表演,铿锵有力、豪情万丈。

李文斯顿华人协会的节目是男女声二重唱以及两只成人舞蹈《新编康定情歌》和《忆》。夏静和杨竟霜在华夏合唱节中为《半屏山》演出担任领唱,夏静并在李文斯顿轰动一时的音乐剧《King and I》中扮演女主角之一,这次他俩用英文和意大利文表演充满哲理和上苍关爱的歌曲《祈祷》。张雁老师编舞指导的舞蹈《新编康定情歌》由多位家长表演,几十位身着藏族服装的舞者在一片欢腾的舞曲中惟妙惟肖的展现恋爱中的康定姑娘的喜悦和盼望,表现出藏族姑娘们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大胆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画卷,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文艺部理事孙路平编导的舞蹈《忆》曾在2006年《华夏之夜》中演出,在沈晓星空灵悠扬、如歌如诉的小提琴声中,八位身着雪白裙纱的女子轻执雨伞,在细雨飘零中的江南水乡翩翩起舞,沉浸在对往日的追忆中,妙曼轻柔、高雅唯美的舞姿让人置身于如诗如幻的烟雨江南世界,传神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丽。

李文斯顿中文学校还出了四只节目:舞蹈《天山丝路》,宝岛山地舞《丰年庆》、大合唱《上海滩》以及舞蹈《大红灯笼》。当今天我们转头望向强大的两汉,鼎盛的大唐,我们仿佛看见在那片广袤的欧亚大陆上,从黄河流域的中原腹地,有一支势不可挡的力量,西出长安,跨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横渡地中海到达欧洲,这就是丝绸之路。舞蹈《天山丝路》把我们带回到这条延绵数千里、历时两千年的丝绸之路。国語班一年級的全体同學表演了台湾山地民族的传统之舞,美丽的宝岛丰年庆。该校粵語二至六年级学生与老師用粤语合唱了世紀金曲《上海滩》,场面气势恢宏,其中灯光熄灭、学生演员挥舞荧光棒的场面扣人心魄。大红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祥和的象征。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红的灯笼,在舞蹈《大红灯笼》中,孩子们欢快的手舞着灯笼,预示着来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由马荃老师创作并指导、李文斯顿高中学生刘皓元、左克凡表演的相声《一先生与个先生》令人捧腹。‘一'先生与‘个'先生都在中文学校当义工,不求升官,只求安稳。在新的一年开始, 他们对自己的姓‘一'和‘个'加注了巧妙的想法和念法,唇枪舌剑、分别用多个以‘一'和‘个'字打头的成语和词语对自己的姓氏吹捧了一番。同时两位家中又各有个购物狂的太太、经常与太太因观念不同而发生争执。两位难兄难弟同病相怜,对此烦恼大吐苦水,结果把躲避太太纠缠、在中文学校扫地的差事当成是每周最幸福的时光。

立石教会为晚会奉献了荡气回肠的大合唱:《荣耀》和《主是我力量》以及《除你以外》和《我的中国心》。这两个节目阵容强大,汇集了多种乐器,演唱雄浑,铿锵有力,向人们传颂着上帝对人类的博爱和拯救。

晚会的压轴戏是杂技表演艺术家杨小弟为大家表演精彩的杂技绝活。杨小弟自六岁起在上海大世界娱乐中心开始表演,擅长各种各样的中国杂技风格,曾在纽约林肯中心的“East meets West: The Big Apple Circus Meets the Monkey King” 中扮演“猴子王”。在今晚的演出中,杨小弟表演了杂技转盘,把几只盘子在手上肩上转过,又把装水杯子、鸡蛋、羽毛和头发作为道具,顶在头上和鼻尖上,然后又把一只飞盘甩出去,在会场中央盘旋飞行一圈再回到手中,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贏得观众的喝彩和雷鸣般的掌声。最后,杨小弟表演了钢叉旋转,把一根钢叉放在肩上不停的旋转,接着又将钢叉的两端点上熊熊火焰,火焰钢叉在肩上跳跃、翻腾旋转,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晚会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色彩缤纷的李文斯顿中华文化日的宗旨是宏扬和传播中华文化,提高广大华裔居民尤其是华裔下一代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水平,丰富及充实社区生活。本次晚会得到了李文斯顿当地多个商家的赞助,包括与李文斯顿及周边地区的华裔生活息息相关的金门超市,以及金门超市隔壁的中国信托银行、唐人街的大众电器灯饰公司、新泽西州宣恩堂等等。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

No comments: